债的消灭的定义是什么?


债的消灭,简单来说,就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复存在了。打个比方,就好像两个人之间原本有个约定,一方要给另一方东西或者做某件事,当这个约定因为某些原因不再有约束力了,债就消灭了。 从法律角度来看,债的消灭有多种原因和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债的消灭做了详细的规定。 首先是清偿。清偿就是债务人按照约定履行了自己的义务。比如你借了朋友一笔钱,到期后你把钱如数还给了朋友,这时候你们之间关于这笔借款的债就因为清偿而消灭了。这是最常见的债的消灭方式,就像完成了一项任务,任务完成了,对应的关系也就结束了。 其次是抵销。抵销是指双方互负债务时,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的清偿,而使其债务与对方的债务在对等额内相互消灭。例如,甲欠乙1000元,同时乙也欠甲1000元,那么双方可以约定将这两笔债务相互抵销,这样彼此之间的债就消灭了。这种方式可以简化债务的结算,提高效率。 提存也是一种债的消灭方式。当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或者债权人下落不明等情况出现时,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提存是指债务人把应给付的标的物寄托于法定的提存机关,以代替向债权人的给付。比如,你按照约定要给对方交付一批货物,但对方一直拒绝接收,你就可以把货物提存到相关机关,从提存之日起,你和对方之间的债就消灭了。 免除同样能使债消灭。免除是指债权人抛弃债权,从而消灭债的关系。例如,你朋友欠你一笔钱,你觉得朋友经济困难,就跟他说不用还了,这就是你对债权的免除,你们之间的债也就消灭了。 最后是混同。混同是指债权和债务同归于一人,致使债的关系消灭。比如,原来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合并成了一个主体,那么他们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自然就不存在了。 总之,债的消灭是一个在民事法律关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债权人和债务人的权利和义务的终止。了解债的消灭的定义和相关规定,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处理各种债务关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