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行政机关和行政主体的区别是什么?

我在处理一些行政事务的时候,总是搞不清楚行政机关和行政主体。有时候不知道该和谁对接具体事务,也不明白它们在法律上的地位和职责到底有啥不同。想知道行政机关和行政主体到底有哪些区别,在实际事务中该如何区分它们呢?
展开 view-more
  • #行政主体
  • #行政机关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理解行政机关和行政主体的区别之前,我们先分别了解一下它们的概念。 行政机关,通俗来讲,就是政府为了管理国家事务而设立的各种部门。像我们常见的公安局、税务局、工商局等,这些都是行政机关。它们有固定的组织架构和人员编制,是政府进行行政管理的具体执行机构。从法律依据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对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设立、职责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行政机关的主要职责是依据法律法规,对社会事务进行日常的管理和执法工作。 行政主体则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它指的是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行政主体不仅仅包括行政机关,还包括一些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比如,学校在某些情况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的授权,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颁发学位证书等,这时学校就成为了行政主体。也就是说,行政主体强调的是一种法律上的资格和能力,即能够独立地进行行政管理活动并承担相应责任。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它们之间的区别。首先,范围不同。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的一部分,行政主体的范围更广,除了行政机关外,还有被授权的组织。例如,证券交易所虽然不是行政机关,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授权,它可以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此时它就是行政主体。 其次,性质不同。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的一种,具有国家机关的性质,是由国家设立并代表国家进行行政管理。而行政主体更侧重于从法律角度来界定,只要具备行政权力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就可以成为行政主体,不一定具有国家机关的性质。 最后,设立依据不同。行政机关的设立是依据宪法和组织法等相关法律,其设立、变更和撤销都有严格的法定程序。而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主体,其权力来源是具体的法律法规的授权,不同的授权依据决定了其不同的行政权力范围。 在实际生活中,准确区分行政机关和行政主体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遇到行政事务需要处理时,明确谁是行政主体,才能知道该向谁主张权利、承担义务,也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在遇到教育领域的行政纠纷时,如果涉及到学校依据法律法规授权作出的行政行为,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教育行政部门才是可以主张权利的对象,学校也可能成为承担责任的行政主体。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