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行政处罚受案时间和立案时间有什么区别?

我遇到了涉及行政处罚的事情,不太清楚受案时间和立案时间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啥不一样,这两个时间点会对我的事情产生不同影响吗?我想了解清楚这二者的区别,以便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
展开 view-more
  • #行政处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行政处罚中的受案时间和立案时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时间顺序、法律意义和作用上都存在明显区别。 受案时间指的是行政机关开始接收、处理案件相关线索和材料的时间点。通俗来讲,就是行政机关收到关于某个可能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为信息的时刻。比如,有人向工商局举报某商家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工商局接到举报材料的那一刻,就是受案时间。《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相关规定中,对受案的条件和程序做了要求。一般来说,只要有初步的违法线索,行政机关就会受案。受案只是行政机关对案件线索的初步接收,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它只是启动后续调查程序的一个开端。 立案时间则是行政机关经过对受案材料的初步审查,认为存在违法事实需要给予行政处罚,决定将该案件作为一个正式案件进行调查处理的时间点。比如,工商局在收到举报材料后,经过初步分析,认为商家确实可能存在虚假宣传的违法事实,决定正式立案调查,这个决定作出的时间就是立案时间。依据《行政处罚法》等规定,行政机关立案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即有证据证明存在违法行为、该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等。一旦立案,行政机关就要按照法定程序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收集证据,作出处理决定。 总的来说,受案时间是行政机关接触案件线索的起始点,而立案时间是行政机关正式对案件展开调查处理的标志。受案是立案的前提,但受案后不一定都会立案,只有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才会进入立案程序。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