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有什么区别?


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是两种不同的法律行为,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从定义上来说,刑事法律行为主要是指犯罪行为,也就是违反了刑法规定,危害社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而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比如签订合同、赠与财产等。 在法律依据方面,刑事法律行为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和相应的刑罚。例如,《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构成盗窃罪,会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民事法律行为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民事法律法规。《民法典》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比如,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在法律后果上,刑事法律行为的后果通常是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附加刑。而民事法律行为的后果主要是承担民事责任,比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 另外,在行为的性质方面,刑事法律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侵犯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而民事法律行为主要涉及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其影响主要局限于当事人之间。 总之,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在定义、法律依据、法律后果和行为性质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行为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来准确判断是属于刑事法律行为还是民事法律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