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押期限和审理期限的区别是什么?
羁押期限和审理期限是司法程序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下面将从概念、适用阶段、期限规定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羁押期限是指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阶段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时间长度。通俗来讲,就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关起来的时间。而审理期限则是指人民法院从受理案件到作出裁判的法定时间限制,也就是法院处理案件的时间范围。
从适用阶段来看,羁押期限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多个阶段。在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对于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以及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在上述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前面规定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二个月。这些规定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百五十八条和第一百五十九条。在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的规定。
而审理期限主要适用于审判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适用速裁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
另外,两者的目的也有所不同。羁押期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同时也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而审理期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司法效率,保证案件能够及时得到处理,避免案件久拖不决,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羁押期限和审理期限在概念、适用阶段、期限规定和目的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刑事诉讼程序,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甘肃省诈骗罪最新数额标准是怎样的?
公租房离婚后会被收回吗
划拨土地使用证过户需要缴纳费用吗?
犯寻衅滋事罪会对自己孩子产生影响吗?
申请在先公开在后和抵触申请有什么区别?
社保卡转入和支出有哪些规定?
出入境警察是如何为中国运动员办理护照的 ?
交够十五年养老金能领多少?
电子医保卡如何使用?
婚前全款房赠予女方后房子算谁的?
印花税是否还需要计提?
交通伤残鉴定需要交警同意吗?
菲律宾护照可以免签哪些国家?
酒驾肇事逃逸且有录音该怎么处理?
老旧小区拆迁公摊面积怎么计算?
手机小程序办理出院医保如何操作?
重庆征地补偿新标准是怎样的?
行政拘留是行政强制吗?
厂房司法拍卖后债务如何处理?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