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销售假药罪与诈骗罪有什么区别?


生产销售假药罪和诈骗罪是两个不同的罪名,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解释它们的区别。 首先是概念方面。生产、销售假药罪,指的是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这里的假药可不是一般意义上效果不好的药,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而诈骗罪呢,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从犯罪客体来看,生产、销售假药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对药品的管理制度,又侵犯了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权利。毕竟药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生产销售假药会破坏药品市场的正常秩序,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简单来说,就是骗走了别人的钱。 在客观方面,生产、销售假药罪表现为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比如,用淀粉冒充抗生素生产假药,或者销售已经过期变质的药品等。而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比如,骗子编造自己是某著名医生能包治百病,然后骗取患者高额的诊疗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而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综上所述,生产销售假药罪和诈骗罪在概念、客体、客观方面以及量刑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问题,要准确判断行为人的行为符合哪个罪名,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