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标准和追诉标准有什么区别?
我在看一些法律相关的新闻时,经常听到立案标准和追诉标准这两个词,感觉它们好像有点像,但又不太一样。我想知道它们具体有什么区别,在实际的法律应用中是怎么界定和使用的呢?
展开


立案标准和追诉标准是法律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下面为你详细介绍二者的区别。 立案标准是指司法机关决定受理案件的条件和界限。当案件符合立案标准时,司法机关就会启动刑事诉讼程序。它是诉讼程序的起始点,主要是为了筛选出那些有初步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存在,需要进一步侦查或审理的案件。比如,在盗窃罪中,根据相关规定,一般盗窃公私财物价值达到一定数额,如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公安机关就会予以立案。这里的数额标准就是立案标准的一种体现。 追诉标准则是指司法机关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标准。它涉及到犯罪行为是否超过追诉时效,以及犯罪的情节、危害后果等是否达到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追诉时效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例如,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犯罪,经过五年不再追诉。此外,如果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根据《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从而不进行追诉。 简单来说,立案标准侧重于案件进入诉讼程序的门槛,而追诉标准更关注是否最终要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环节。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