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案件和非诉案件有什么区别?


诉讼案件和非诉案件是法律事务处理的两种不同方式,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首先是定义方面。诉讼案件指的是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据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案件。简单来说,就是一方把另一方告到法院,让法院来评理和做决定。而非诉案件则是不通过法院审判程序,而是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行政复议等方式来解决的案件,也就是不经过打官司的途径来处理问题。 在处理流程上,诉讼案件有严格且固定的程序。通常要经历起诉、立案、审理前准备、开庭审理、判决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时间和形式要求。例如,法院会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安排开庭,当事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证据等材料。而非诉案件的处理流程相对灵活。以和解为例,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随时达成一致意见;调解则可以由专门的调解机构或第三方主持,程序也较为简便;仲裁虽然也有一定规则,但比诉讼程序要简洁一些。 从花费时间来看,诉讼案件一般耗时较长。因为要遵循法定程序,一审普通程序通常需要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还可能延长。如果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进行上诉,二审程序又需要一定时间。相比之下,非诉案件解决问题的时间通常较短。和解可以在短时间内达成协议;调解一般也能较快完成;仲裁的审理期限也相对诉讼要短。 费用成本方面,诉讼案件需要缴纳一定的诉讼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申请费等。费用的多少根据案件的类型和标的额来确定,而且如果聘请律师,还需要支付律师费。非诉案件的费用则因解决方式而异。和解一般不需要支付额外费用;调解可能会有一定的调解费用,但通常不高;仲裁需要缴纳仲裁费用,不过有些情况下仲裁费用可能比诉讼费用低。 法律依据方面,诉讼案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相关诉讼法律来进行。这些法律对诉讼程序的各个环节都做了详细规定。非诉案件中,和解主要依据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自治;调解可能依据相关的调解法规和调解机构的规则;仲裁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等法律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