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区别是什么?


抢夺罪和抢劫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两种不同的侵犯财产犯罪,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它们的区别。 从犯罪行为方式上看,抢夺罪是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不及抗拒,从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趁人不注意把东西抢走。而抢劫罪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这里的暴力是对人实施的,像殴打、捆绑等;胁迫是以恶害相通告,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而不敢反抗;其他方法比如用药物麻醉、用酒灌醉等。 在犯罪主体要求方面,抢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抢劫罪的主体也为一般主体,但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就能构成该罪的主体。 从犯罪的主观故意内容上分析,抢夺罪行为人主观上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一般只追求财物本身,不想对被害人的人身造成伤害。抢劫罪行为人不仅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同时也有使用暴力等手段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故意。 关于定罪的数额标准,抢夺公私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一般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而抢劫罪对财物的数额没有要求,只要实施了抢劫行为,不论抢到财物多少,都构成抢劫罪。 在处罚上,《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入户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等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