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证人出庭和材料证据有什么区别?

我最近涉及一个法律纠纷,在准备证据的时候犯难了。不知道是让证人出庭好,还是提交一些书面材料证据更好。想了解下证人出庭和材料证据具体有啥区别,它们各自在法律上的效力、使用场景这些方面是怎样的。
展开 view-more
  • #证人出庭
  • #材料证据
  • #证据区别
  • #民事诉讼
  • #证据效力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证人出庭和材料证据是法律诉讼中常见的两种证据形式,它们存在多方面的区别。 从证据形式来看,证人出庭是证人以口头陈述的方式,向法庭提供其亲身感知的案件事实。而材料证据则是以书面文件、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物质载体形式存在的证据,例如合同、书信、照片、录像等。 在证明力方面,两者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证人出庭作证,其证言能够更加生动、直接地呈现案件事实,法官可以通过观察证人的神态、语气、回答问题的反应等,来综合判断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但是,证人可能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记忆偏差、个人情感倾向等。材料证据相对更加客观稳定,只要来源合法、内容真实,就能对案件事实起到有力的证明作用。不过,材料证据也可能存在被篡改、伪造的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该法第六十六条则规定,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这说明法律认可证人出庭作证和材料证据的证明效力,但都需要经过查证属实。 在使用场景上,当案件事实需要通过现场的描述和说明来还原,或者某些关键事实只有证人知晓时,证人出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当存在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文件、视听资料等时,材料证据就能发挥关键作用。例如在合同纠纷中,合同文本作为材料证据可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但如果涉及合同签订时的一些背景情况、口头约定等,证人出庭作证就可能更有助于查明事实。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