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绑架罪的区别是什么


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绑架罪这三个罪名,虽然都涉及非法获取他人财物,但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首先,从犯罪的主观故意和行为手段来看: - 诈骗罪,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让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然后“自愿”地交出财物。比如骗子编造自己生病急需钱做手术,骗善良的人捐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敲诈勒索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财物。威胁内容多样,像以将要实施杀害、伤害、揭发隐私等相恐吓。这里的威胁往往声称是将来实施。例如,有人以曝光他人隐私为由,要求对方给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绑架罪,是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犯罪分子会当场实施暴力威胁,将受害者强行带走并进行隐藏或者控制。比如为了拿到赎金,把小孩抓走藏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其次,从侵害对象来看: - 诈骗罪中,实施欺骗行为的对象和最终交出财物的对象通常是同一个人。 - 敲诈勒索罪里,实施威胁的对象和取得财物的对象也是同一个人。 - 而绑架罪存在两个不同对象,实施绑架威胁的对象和获取财物所针对的对象不一样,一般是绑架A,向与A有利害关系的B索要财物。 最后,在客观行为表现上: - 诈骗罪主要靠骗术,不需要暴力或威胁手段。 - 敲诈勒索罪虽然可能涉及暴力威胁,但多是未来发生的,也不会强行带走控制被害人。 - 绑架罪则是当场实施暴力威胁,并且一定会将被害人掳走隐藏或控制起来。 相关概念: 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敲诈勒索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绑架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