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非法经营、集资诈骗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什么区别?

我最近听说了非法经营、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这几个罪名,但不太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我想知道在实际情况中,这三种罪名的行为表现有什么不同,法律后果又有哪些差异,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view-more
  • #罪名区别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非法经营、集资诈骗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三种不同的罪名,在行为特征、法律目的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首先,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这里的“非法经营活动”范围较广,包括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对非法经营罪作出了明确规定。该罪的核心是违反市场经营的相关规定,扰乱市场秩序。比如,没有烟草专卖许可证而售卖香烟,就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其次,集资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所谓“诈骗方法”,通常是指行为人采取虚构集资用途,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骗取集资款的手段。该罪强调的是“非法占有目的”,也就是行为人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归还集资款。《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对集资诈骗罪进行了规范。例如,某人编造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项目,以高息回报为诱饵,骗取众多投资者的资金后挥霍一空,这就属于典型的集资诈骗。 最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该罪并不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而是主要表现为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相关规定。比如,一些单位或个人通过公开宣传,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用于自身生产经营,但因经营不善无法按时归还本息,就可能构成此罪。 在法律后果方面,三种罪名的量刑也有所不同。非法经营罪,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集资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总之,非法经营罪主要涉及市场经营秩序,集资诈骗罪侧重于非法占有他人财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重点在于扰乱金融秩序。准确区分这三种罪名,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