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区别有哪些?


在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中,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是两种重要的方法,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它们的区别。 首先,从概念上来说,购买法是把企业合并看作是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交易行为。就好比你去商店买东西,付出一定的代价,获得商品的所有权。在企业合并里,收购方付出资产、承担债务或发行权益性证券等方式,取得被收购方的控制权。而权益结合法呢,是将企业合并视为参与合并的各方股东权益的联合,就像几个小伙伴把各自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共同经营,不存在一方购买另一方的情况。 在适用范围方面,购买法适用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比如,两家没有关联关系的企业进行合并,就会采用购买法。而权益结合法主要适用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例如,集团内部子公司之间的合并。 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看,两者也存在显著差异。在购买法下,收购方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所取得的被收购方的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就是市场上大家普遍认可的价格。如果付出的代价大于取得的被收购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其差额确认为商誉。商誉可以理解为收购方为了获得被收购方的良好声誉、客户资源等额外付出的代价。如果付出的代价小于取得的被收购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则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而在权益结合法下,合并方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账面价值就是被合并方账面上记录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面值总额)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 从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来看,购买法下,由于按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可能会导致资产价值增加,从而使以后期间的折旧、摊销费用增加,影响利润。而且商誉还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商誉发生减值,会进一步减少利润。而权益结合法下,因为按账面价值计量,资产价值相对较低,折旧、摊销费用也会较少,对利润的影响相对较小。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这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会计处理进行了明确规定。准则要求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企业在进行合并时,必须严格按照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