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过劳死”认定为工伤的困难之处在哪里?

我身边有人因长期过度劳累突然离世,家人想申请工伤认定,可过程很不顺利。我就想了解下,“过劳死”认定为工伤到底难在哪,是法律规定不明确,还是认定标准太复杂,或者有其他原因呢?
展开 view-more
  • #过劳死工伤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过劳死”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术语,而是一个社会概念,通常指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过大等因素,导致身体过度疲劳而引发的突然死亡。在我国,要将“过劳死”认定为工伤,存在诸多困难。 首先,“过劳死”在现有工伤认定体系中缺乏直接对应的条款。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认定有明确规定。第十四条列举了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主要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等;第十五条规定了视同工伤的情形,如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然而,“过劳死”往往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可能并非突发情况,难以直接适用这些条款。 其次,因果关系的证明难度大。要认定“过劳死”为工伤,需要证明死亡结果与工作中的过度劳累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但人体生理和病理情况复杂,导致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涉及遗传因素、自身疾病等。而且过度劳累对身体的损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很难通过科学的方法准确界定工作劳累在死亡原因中所占的比例。例如,一个员工本身可能患有某种潜在疾病,工作劳累可能只是诱发因素,这种情况下就很难明确是工作导致的死亡。 再者,举证责任的分配也给“过劳死”认定带来困难。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但在“过劳死”案件中,职工一方需要首先提供初步证据证明与工作有关。然而,劳动者在工作中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很难掌握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工作强度、工作时间等与死亡之间的关联。比如,工作过程中的加班记录、工作压力情况等证据可能掌握在用人单位手中,劳动者获取这些证据存在一定难度。 最后,认定标准的模糊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对于“过度劳累”并没有明确统一的量化标准。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强度差异很大,如何界定“过劳”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这就导致在实际认定过程中,不同的认定机构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判断,增加了认定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过劳死”认定为工伤面临着法律条款不匹配、因果关系证明难、举证责任问题以及认定标准模糊等多方面的困难。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