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毁容少女获赔后,肇事者要承担刑事责任吗?


在探讨被毁容少女获赔后肇事者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实施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是一种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制裁方式。而民事赔偿则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通常是对受害人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这两者在法律上是相互独立的,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并不意味着可以免除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致人轻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在少女被毁容的案件中,如果经鉴定达到轻伤以上的伤害程度,肇事者的行为就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判断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关键在于伤害结果的鉴定。司法机关会依据专业的鉴定机构出具的伤情鉴定报告来确定伤害程度。如果鉴定为轻伤,这意味着身体组织、器官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但尚未达到重伤的标准;而重伤则是指机体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或功能严重障碍。 即便肇事者对少女进行了民事赔偿,这也只是在民事层面上对受害人进行了经济补偿,修复了部分因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但从刑事法律的角度来看,其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犯罪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侵害的不仅仅是受害人的个人权益,还破坏了社会的公共秩序和法律尊严。所以,民事赔偿并不能抵消刑事责任。 当然,在司法实践中,如果肇事者积极进行民事赔偿,取得了受害人的谅解,在量刑时法官会将这一情节作为从轻处罚的考量因素。这体现了法律既严肃追究犯罪行为,又鼓励犯罪人积极弥补过错的原则。 综上所述,被毁容少女获赔后,肇事者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取决于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故意伤害罪等犯罪,那么即便进行了赔偿,也不能免除其刑事责任,但积极赔偿的情节可能会对量刑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