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需要律师吗?哪些情况下离婚要请律师?


离婚是否需要律师,这得看具体情况,并非所有离婚都必须请律师。律师的职责是凭借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帮助当事人处理法律事务、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从法律角度来说,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进行民事诉讼。也就是说,在离婚诉讼中,当事人可以自己参与诉讼,也可以委托律师作为代理人参与诉讼。 一般而言,以下几种情况聘请律师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首先,如果案件复杂,涉及到大量的财产分割、债务处理等问题,建议聘请律师。比如,夫妻双方拥有多处房产、巨额存款、公司股权等,财产的认定和分割可能会涉及到复杂的法律规定和证据收集。此时,律师可以帮助当事人梳理财产状况,确定合理的分割方案,并在诉讼中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相关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一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当进行分割。但具体的分割方式需要根据财产的来源、性质、双方的贡献等因素综合判断,律师可以依据这些规定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利益。 其次,当涉及到子女抚养权争夺时,律师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律师可以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如经济状况、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等,为当事人制定争取抚养权的策略,并在法庭上提供有力的证据和辩论。《民法典》规定,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律师可以依据这些规定,为当事人争取最有利的抚养权判决。 再者,如果一方存在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情况,聘请律师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律师可以通过调查取证等方式,查明财产的真实情况,并在诉讼中要求对有过错的一方少分或者不分财产。 最后,如果当事人对法律程序不熟悉,不知道如何起诉、答辩、举证等,律师可以为当事人提供全程的法律指导和代理服务,确保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然而,如果夫妻双方能够就离婚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包括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并且没有争议,那么可以不请律师,直接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手续。这种情况下,双方可以自行起草离婚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需要注意的是,离婚协议书应当符合法律规定,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