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离婚需要走怎样的程序?


诉讼离婚,简单来说,就是一方向法院提出解除与对方婚姻关系的请求,由法院来进行审理和判决。以下是具体的程序: 首先是起诉立案阶段。要先确定管辖法院,一般情况下是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也就是被告户籍地基层法院。然后准备好起诉书、副本以及相关证据,向法院递交这些材料。法院会对提交的文件、材料进行审查,以此来决定是否立案,如果不受理会告知不予受理的理由。这一步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一定条件,法院对符合条件的起诉,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 接着是调解阶段。调解是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法院收案后会先将案件分到调解庭或调解团队手中。调解可能会出现三种结果:一是双方和好,原告撤诉;二是双方达成离婚协议,法院制作调解书,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三是调解无效,进入审判阶段。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最后是审判阶段。在开庭前,法官会强调开庭纪律,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并询问是否申请回避等。正式庭审时,法官会询问双方当事人基本信息,要求原告当庭陈述诉讼请求,比如判决夫妻双方离婚,孩子归谁抚养,抚养费多少,财产如何分割等。之后双方进行举证、质证等环节,法官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进行审理,最后作出判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法院会根据婚姻关系的实际情况,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作出公正合理的判决。 相关概念: 诉讼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就是否离婚或者财产的分割、债务的分担、子女的抚养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而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通过调解或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制度。 管辖法院:指的是法律规定的有权受理某一案件的法院,确定管辖法院能明确案件该由哪个具体法院来审理 。 调解:是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民事权益争议自愿、平等地进行协商,以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 诉讼请求:是原告向法院提出的,要求法院予以判决的请求,明确了原告希望通过诉讼达到的目的。 举证、质证:举证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主张的行为;质证是指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及第三人在法庭的主持下,对当事人及第三人提出的证据就其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以及证明力的有无、大小予以说明和质辩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