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之前需要做笔录吗?
我遇到了一些事情想要去立案,但是不太清楚在正式立案之前是不是一定要先做笔录。我担心不做笔录就不能立案,又怕做了笔录之后万一不符合立案条件会有不好的影响,所以想问问立案之前到底需不需要做笔录呢?
展开


在我国的法律程序中,立案之前是否需要做笔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笔录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对与案件有关的人员进行询问、调查时所做的记录。它是一种重要的证据形式,可以帮助司法机关了解案件的事实和情况。 一般来说,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在接受报案、控告、举报、自首等材料后,会对这些材料进行初步的审查。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全面、准确地了解案件情况,办案人员可能会要求相关人员做笔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都应当立即接受,问明情况,并制作笔录,经核对无误后,由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投案人签名、捺指印。必要时,应当对接受过程录音录像。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做笔录是立案的必经程序。如果报案人提供的材料已经足够清晰、详细,能够初步证明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并且符合立案条件,那么即使没有做笔录,也可能会直接立案。《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此外,在一些民事案件中,法院在立案时主要审查的是起诉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如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等,一般不会强制要求当事人做笔录。 综上所述,立案之前是否需要做笔录没有绝对的规定,要根据案件的性质、具体情况以及办案机关的要求来确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