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立案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我遇到一些事情,正在纠结要不要去立案。我不太清楚立案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也不知道会给我带来什么影响。我想了解一下立案到底有哪些好处和坏处,这样我就能更好地做决定了。
展开 view-more
  • #立案好处
  • #立案坏处
  • #刑事立案
  • #民事立案
  • #司法程序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它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立案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立案是启动司法程序的重要标志。一旦案件被立案,意味着国家公权力将介入调查。例如在刑事案件中,公安机关会采取侦查措施,收集犯罪证据,查找犯罪嫌疑人,这能更有效地打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这就保障了案件能够进入正规的司法处理流程。其次,立案能为当事人提供法律保障和救济途径。在民事案件中,立案后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使得当事人的诉求能够通过合法的渠道得到解决。比如合同纠纷案件,当事人通过立案让法院来判定合同的效力和双方的权利义务,从而获得相应的赔偿或补偿。最后,立案具有威慑作用。对于潜在的违法犯罪行为,立案所代表的法律追究机制能够起到一定的威慑效果,减少类似违法行为的发生。 然而,立案也可能存在一些“坏处”。从时间成本来看,立案后的司法程序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无论是刑事案件的侦查、审查起诉、审判,还是民事案件的审理,都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和程序,可能会耗费当事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比如一些复杂的经济犯罪案件,侦查过程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从经济成本方面,虽然我国有司法救助等制度,但在一些情况下,当事人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诉讼费用、鉴定费用等开支。在民事案件中,如果聘请律师代理,还需要支付律师费用。而且,立案后也可能面临结果不如预期的风险。由于案件事实的复杂性和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即使立了案,最终的判决结果也不一定能完全满足当事人的诉求。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