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自己子女的财产有继承权吗,法律上如何认定?


父母对自己子女的财产是有继承权的。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继承权,简单说就是按照法律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的意愿,接受其财产的权利。 在我国法律中,《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这里面提到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这就表明,当子女不幸离世后,如果子女生前没有立遗嘱或者遗赠协议将遗产指定给他人继承,那么其父母作为第一顺位的法定继承人,是有权力来继承属于子女的那份遗产份额的。 举个例子,如果子女去世后留下了一套房子和一些存款,且没有遗嘱等特别安排,那么这套房子和存款就要先拿出一半给子女的配偶(如果有配偶的话),因为这可能是夫妻共同财产,剩下的一半才作为子女的遗产,由其配偶、父母、子女(如果有子女的话)共同继承,一般是平均分配。 不过,如果子女在生前立有遗嘱或者遗赠协议,明确将财产给其他人,那么就要按照遗嘱或协议来执行,父母可能就无法按照法定继承来获得财产了。因为遗嘱继承和遗赠协议的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 总之,在法定继承的情况下,父母对子女财产有继承权,但如果存在合法有效的遗嘱或遗赠协议等特殊情况,则要按照相关约定来处理遗产分配。 相关概念: 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 遗嘱继承:是指按照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而承受其遗产的继承方式 。 遗赠:是指被继承人通过遗嘱的方式,将其遗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予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遗赠扶养协议:是遗赠人和扶养人之间关于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的生养死葬的义务,遗赠人的财产在其死后转归扶养人所有的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