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否共有五项基本原则?

我想确认下,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五项基本原则,不太确定是不是真的,想了解一下民法典到底有哪些基本原则,能不能给详细说说这方面的情况。
展开 view-more
  • #民法原则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确有五项基本原则。下面为您详细介绍这五项基本原则及其相关法律依据: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简单来说,不管是个人、企业还是其他组织,在进行民事活动时,都没有高低之分,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比如在买卖合同中,买卖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一方可以凌驾于另一方之上的情况。 自愿原则。自愿原则也叫意思自治原则,就是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通俗来讲,就是当事人可以自由地决定是否参与民事活动,和谁进行活动,以及活动的内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例如,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双方当事人可以自主协商合同的条款,任何一方不得强迫另一方接受不合理的条件。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合理地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这意味着在民事活动中,要兼顾各方的利益,不能让一方过于受益,而另一方过于受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在合伙经营中,合伙人之间的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应当公平合理。 诚信原则。诚信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也就是要讲信用,不能欺诈、隐瞒真实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在商业交易中,商家应当如实向消费者介绍商品的情况,不能虚假宣传。 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不仅要遵守法律规定,还要符合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公共秩序是指社会的一般秩序,善良风俗是指社会的一般道德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例如,合同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社会公德和公序良俗。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