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以上以下是否包括本数?
我在看民法典相关内容时,遇到一些条款里有‘以上’‘以下’这样的表述,不太确定这里的‘以上’‘以下’包不包括本数,就比如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这‘十八周岁以上’包不包含十八岁本身呢?想弄清楚这个问题。
展开


在法律范畴中,准确理解“以上”“以下”等表述是否包含本数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法律条款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九条明确规定:“民法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超过’‘以外’,不包括本数。”这一规定为我们准确理解和适用民法典中的数量表述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通俗来讲,“以上”和“以下”包含本数,意味着在涉及具体法律条款时,如果提到“多少以上”或者“多少以下”,这个“多少”本身是被涵盖在内的。例如,民法典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里的“八周岁以上”就包含八周岁,也就是八岁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再比如,“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里的“不满”按照规定不包括本数,所以刚好八岁的未成年人就不在此列。 这一规定的意义在于保证法律条文的严谨性和确定性。在实际的法律应用中,无论是司法审判、行政执法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民事活动,都需要依据这一规则来准确理解法律条文的含义,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如果没有这样明确的规定,就容易在法律适用上产生歧义,导致不同的理解和处理结果,影响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因此,了解并遵循民法典中关于“以上”“以下”等表述是否包含本数的规定,对于每一个参与民事活动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