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以上以下是否包括本数?

我在看民法典相关内容时,遇到一些条款里有‘以上’‘以下’这样的表述,不太确定这里的‘以上’‘以下’包不包括本数,就比如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这‘十八周岁以上’包不包含十八岁本身呢?想弄清楚这个问题。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法律范畴中,准确理解“以上”“以下”等表述是否包含本数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法律条款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九条明确规定:“民法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超过’‘以外’,不包括本数。”这一规定为我们准确理解和适用民法典中的数量表述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通俗来讲,“以上”和“以下”包含本数,意味着在涉及具体法律条款时,如果提到“多少以上”或者“多少以下”,这个“多少”本身是被涵盖在内的。例如,民法典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里的“八周岁以上”就包含八周岁,也就是八岁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再比如,“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里的“不满”按照规定不包括本数,所以刚好八岁的未成年人就不在此列。


这一规定的意义在于保证法律条文的严谨性和确定性。在实际的法律应用中,无论是司法审判、行政执法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民事活动,都需要依据这一规则来准确理解法律条文的含义,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如果没有这样明确的规定,就容易在法律适用上产生歧义,导致不同的理解和处理结果,影响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因此,了解并遵循民法典中关于“以上”“以下”等表述是否包含本数的规定,对于每一个参与民事活动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

根据民法典规定,多少岁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我想知道在《民法典》里,到底多少岁的人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我在处理一些事务的时候,涉及到行为能力的界定,不太清楚具体的年龄标准,所以想了解一下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中是规定16岁成年还是18岁成年?

最近在学习一些法律知识,看到关于成年年龄的说法好像有不同情况,就想弄清楚在《民法典》里到底是把16岁还是18岁规定为成年的界限呀,想详细了解一下这方面具体规定。

民法典体现了哪些立法原则?

最近在学习民法典,发现这部法律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很多方面的规定。想请教一下专业人士,民法典在立法过程中主要体现了哪些原则?这些原则是如何在法律条文中具体体现的?希望能够通过具体例子来帮助理解。

《民法典》的第二十一条是什么内容?

最近在研究法律知识,看到很多人提到《民法典》第二十一条很重要,但没找到具体内容。自己对这部分比较好奇,想知道它到底规定了些什么,以及在实际生活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对我们普通人有哪些影响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谁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我在看《民法典》相关内容时,看到有提到民事权利能力,但是不太清楚依据《民法典》规定,到底谁有这个民事权利能力。我想了解一下,是所有人都有,还是有什么条件限制呢?希望能得到清晰的解答。

民法典中成年后是否还能达成抚养关系?

我自己已经成年了,但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我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民法典的规定,父母是否还需要对我承担抚养责任,具体是怎么规定的呢?

《民法典》第二十一条写了什么?

最近对法律知识感兴趣,尤其想弄清楚《民法典》第二十一条的具体内容。想知道这一条到底规定了哪些方面的事情,在实际生活中会有怎样的应用,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希望能有人详细解读下。

十八周岁以上的成年人一定都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吗

我最近在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对民事行为能力这一块有些疑惑。就想知道满了十八周岁的成年人,是不是就肯定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了。我想具体了解下相关规定和特殊情况是怎样的。

民法典中是否有关于刑事诈骗罪的规定?

我遇到了一个涉及诈骗的事情,不太清楚民法典里对刑事诈骗罪有没有相关规定。具体就是想知道民法典在这方面的具体条文或者说法,是不是可以依据民法典来判断一个行为是不是刑事诈骗。

《民法典》是否包括刑事犯罪相关内容?

我对法律不太懂,想知道《民法典》里面是不是涵盖了刑事犯罪的内容。平时遇到一些法律问题时,不太清楚该从《民法典》找答案,还是和刑事犯罪有关的法律去找,所以想了解《民法典》到底包不包含刑事犯罪的情况。

民法典日之前是否包含本日?

在处理一些法律事务时,经常会遇到‘民法典日之前’这样的表述。我不太确定这个‘之前’是否包含当天,比如某个截止日期是民法典日之前,那么当天提交是否有效?希望有专业人士能解答一下。

《民法典》中有关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我最近在处理一些民事纠纷问题,对诉讼时效这块不太清楚。想了解在《民法典》里,诉讼时效具体是怎么规定的,什么情况下会有不同计算方式,超过时效又会有什么后果等,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民法典是如何体现立法为民理念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

我想知道民法典里的立法为民理念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具体是怎么体现的。我平常接触法律比较少,对这方面不太了解,想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民法典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是为了我们老百姓的利益,让我们处于主体地位。

民法典中规定的刑事犯罪年龄是多少?

我最近对法律知识挺感兴趣,尤其想弄明白在民法典里,到底多少岁要承担刑事犯罪责任。身边也有一些关于未成年人犯错的讨论,就更想知道不同年龄段在刑事犯罪方面是怎么界定的,想具体了解下相关规定。

民法典中民事主体应如何行使民事权利?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涉及到各种民事权利的行使,比如买卖房屋、签订合同等。但不清楚具体该遵循哪些规则和要求,也不确定怎样做才是合法合理地行使权利。想了解行使民事权利的具体方式、有哪些限制以及要遵循的原则等方面内容。

在我国法律中,具体多大年龄算是未成年人呢?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涉及到与未成年人相关的各种事务,比如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行为责任认定等。但不太清楚法律上对于未成年人年龄界限的明确规定,想知道具体的年龄标准以及相关的一些特殊情况。

民法典中担保期限的规定该如何认定?

在涉及一些借贷或者经济往来的事情中,我给别人做了担保,但当时没有太仔细去看关于担保期限的条款。现在有点担心这个担保期限到底怎么算,想弄清楚按照民法典规定,担保期限具体是怎么认定的,心里好有个底。

多少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最近在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对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规定不太清楚。想知道到底到了多少岁才算是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呢?是单纯看年龄,还是有其他附加条件?希望能详细了解一下这方面的规定。

民法典中要约就是合同吗?

在商业活动或者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涉及到要约相关的情况。比如在购物时商家标明商品价格等信息,这是不是就等同于合同呢?我不太清楚要约和合同的具体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想知道在民法典里,要约到底能不能等同于合同。

民法典是否规定过错行为人需承担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责任?

我遇到了一些麻烦事儿,想知道在《民法典》里,要是有人因为过错侵害了别人的民事权益,是不是就得承担责任呀?我就想搞清楚这方面的具体规定,看看在这种情况下,权益被侵害的人该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