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是否会导致民事诉讼终止?


在探讨合同诈骗罪是否会导致民事诉讼终止这个问题时,需要从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一种犯罪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对合同诈骗罪作出了明确规定,详细列举了几种合同诈骗的情形。 而民事诉讼则是平等主体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当涉及合同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接下来分析不同情况。一种情况是“先刑后民”。如果合同诈骗的刑事案件已经立案,且该刑事案件的审理结果对民事诉讼的审理有决定性影响,那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民事诉讼通常会中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作为经济纠纷受理的案件,经审理认为不属经济纠纷案件而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这意味着当合同纠纷涉及合同诈骗罪时,民事诉讼可能会因为刑事程序的启动而暂时停止,等待刑事案件的结果。因为刑事案件查明的事实可能会对民事案件的事实认定、责任划分等起到关键作用。 另一种情况是“刑民并行”。如果合同诈骗的刑事案件和民事诉讼的审理可以相互独立进行,互不影响,那么民事诉讼可以继续进行。例如,民事案件主要解决的是合同的履行、违约责任等问题,而刑事案件主要追究的是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两者所依据的事实和法律关系有明显区别。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虽然是关于民间借贷,但体现了类似的处理原则),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这表明在某些情况下,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可以并行审理。 此外,如果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发现合同诈骗犯罪线索,法院通常会将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如果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决定立案侦查,法院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中止民事诉讼。如果最终认定构成合同诈骗罪,民事案件可能会根据刑事案件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比如在民事赔偿方面,受害人可以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刑事案件结束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来要求赔偿损失。 总之,合同诈骗罪并不一定会直接导致民事诉讼终止,具体情况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刑事和民事案件之间的关联性等因素来判断。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当事人应当及时了解相关的法律程序和规定,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