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信息就会有案底吗?
我去办事的时候被要求采集了信息,包括指纹、照片这些。我就担心采集信息之后是不是就会留下案底了。我本身又没犯过什么事儿,就怕有了案底对我以后有不好的影响,所以想问问采集信息和有案底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展开


在法律层面,采集信息和有案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案底。案底,通常指的是某人过去犯罪行为的记录,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是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在公安部门。简单来说,只有当一个人实施了犯罪行为,经过法院判决有罪后,才会留下案底。 而采集信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行为,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发生。比如在办理身份证、出入境证件时,公安机关会采集公民的指纹、照片等生物信息;在某些公共场所,为了安全管理也可能会进行信息采集。这些采集信息的行为目的往往是为了身份识别、安全保障、行政管理等,与是否犯罪没有直接关联。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三条规定,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指纹信息、证件的有效期和签发机关。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这表明,采集指纹等信息是为了规范居民身份证的管理,是正常的行政管理手段,并不意味着被采集者有犯罪行为或会留下案底。 所以,仅仅是采集信息并不会导致有案底。只有当被采集信息的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并且经过司法程序被判定有罪,才会留下案底。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