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财产协议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我家最近打算签订一份家庭财产协议书,来明确各个成员对财产的分配和使用。但我不知道这样的协议书在法律上有没有效,会不会到时候签了也没用。我想了解下具备什么条件,这份协议书才会受到法律保护呢?
展开


家庭财产协议书是家庭成员之间就家庭财产的分配、管理、使用等事项达成的书面协议。从法律角度来讲,它是否有效需要依据一定的条件来判断。 首先,协议书的签订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简单来说,就是签订协议的人要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成年人以及十六周岁以上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如果签订协议的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他们签订的家庭财产协议书通常是无效的。 其次,协议书的内容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比如,协议内容不能涉及到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果协议中有这样的条款,那么该条款是无效的,可能还会影响整个协议书的效力。 再者,协议书必须是签订各方真实意思的表示。这意味着签订协议的过程中不能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情形。如果一方是在受到威胁或者欺骗的情况下签订的协议,那么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最后,协议书的形式也很重要。虽然法律并没有强制要求家庭财产协议书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但为了避免日后产生纠纷,最好还是签订书面协议,并由各方签字确认。如果涉及到不动产等重大财产的分配,还可能需要办理相关的登记手续。 综上所述,只要家庭财产协议书满足上述条件,它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能够受到法律的保护。在签订协议书之前,建议各方仔细考虑协议的内容,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如果对协议的内容有疑问,也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