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不合法公司需要赔偿吗?


在探讨合同不合法时公司是否需要赔偿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不合法的合同。不合法的合同,也就是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严重欠缺有效要件,在法律上不按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赋予其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当合同被认定为不合法(无效)后,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具体到公司和员工的合同场景中,如果是公司的过错导致合同不合法,例如公司故意在合同中设置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条款,那么公司通常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比如公司与员工签订的合同中规定员工每天工作12小时且没有加班费,这种条款明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间和加班报酬的规定,此时合同中该条款无效。如果员工因为执行该条款而受到了损失,如身体过度劳累影响健康或者应得的加班工资未得到支付,公司就应当对员工进行赔偿。 相反,如果合同不合法是由于双方的共同过错导致的,那么双方需要根据各自过错的大小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员工和公司都没有仔细审查合同,导致合同中的某些条款违反了相关规定,此时双方都要为自己的过错负责。 如果发现合同不合法,受损害的一方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可以就赔偿事宜进行沟通;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相关的调解机构申请调解;也可以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如果没有仲裁条款,则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