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是否会影响资产负债?


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是会影响资产负债的。下面为您详细解释其中的法律原理和财务影响。 首先,存货跌价准备是一个会计术语。简单来说,存货是企业持有的准备用于销售或者生产的物品。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时,就意味着存货可能发生了减值。为了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企业需要按照规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可变现净值就是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五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这一规定明确了企业在特定情况下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要求。 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来看,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会对资产和利润产生影响。在资产方面,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存货的账面价值会减少。例如,原本存货的成本是100万元,经过评估发现可变现净值只有80万元,那么就需要计提2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此时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上的价值就变为80万元。这直接导致企业的资产总额下降。 在利润方面,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会增加企业的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是利润表中的一个项目,它的增加会导致企业当期利润减少。因为利润是收入减去成本和费用等项目后的余额,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增加了费用,所以利润相应减少。利润的减少又会进一步影响到所有者权益,因为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利润减少会使得留存收益等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应减少。 综上所述,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会通过影响存货的账面价值和增加资产减值损失,进而对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等项目产生影响,是企业财务核算中一项重要的操作,并且有明确的会计准则进行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