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是否要证据才立案?
我打算去法院起诉一个人,但是目前手上的证据不是很充足,不太确定没有足够证据能不能立案。想了解一下,在我国法律规定里,起诉是不是一定要有证据才会给立案呢?
展开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起诉并不一定需要非常充足、确凿的证据才能够立案。 立案是诉讼程序的起始阶段,它主要是对起诉是否符合法定的形式要件进行审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律并没有明确要求起诉时必须提供足以胜诉的证据。 也就是说,只要原告能够提供初步的证据或线索,表明存在一个可以通过诉讼解决的纠纷,法院一般就会予以立案。比如在合同纠纷中,原告只需要提供合同的复印件,或者能说明合同的主要内容、签订时间、地点等基本情况,证明存在合同关系这一事实即可。 不过,虽然立案时不要求证据充分,但在后续的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如果想要赢得官司,就需要提供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如果在举证期限内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可能会面临败诉的风险。所以,在起诉之前,还是要尽量收集相关的证据,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