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立案时必须提交证据吗?
我最近准备打一个民事诉讼官司,想知道立案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提交证据。如果不提交会不会影响立案,或者后续会有什么影响,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民事诉讼立案时,通常不需要强制性地提交所有证据。以下为你详细解释: ### 立案的主要审查内容 立案主要是审查起诉是否符合法定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 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这意味着原告自身的权益与该案件有着直接的关联。例如,在合同纠纷中,原告必须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 2. 有明确的被告。即原告需要清楚地指明被告是谁,提供被告的具体身份信息,如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以便法院能够准确地送达诉讼文书。 3.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诉讼请求是原告希望通过诉讼达到的具体目的,比如要求被告赔偿损失、履行合同等;事实和理由则是支持诉讼请求的相关情况和依据,需要简单阐述事情的经过和原因。 4.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也就是说,该案件必须是法院能够处理的民事纠纷类型,并且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 关于证据提交的相关情况 一般情况下,法院在立案后会给双方当事人规定一个举证期限,当事人需要在这个期限内按照法院的要求提供相应的证据。如果在举证期限内没有提供证据,可能会承担不利的后果,比如法院可能不会支持其主张。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法院可能会要求当事人在立案时就提交部分关键证据。例如,涉及到一些紧急的状况,如证据可能会灭失、难以取得等,或者法院经过考量认为确实有必要的情况。 ### 立案时提交证据的意义 虽然立案时不强制要求提交所有证据,但如果在立案阶段能够提供一些基础性的证明材料,对于诉讼过程是有帮助的。一方面,有助于法院更清楚地了解案情全貌,提高诉讼效率;另一方面,也能为法官创造更有利的裁决条件,增加自己胜诉的概率。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