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不充分是否可以立案?
我有一起纠纷想走法律程序,但目前掌握的证据不算多,心里没底。不知道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法院或者相关部门会不会给立案呢?我想了解下具体的法律规定,看看我这种情况能不能启动立案流程。
展开


在法律程序中,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是有可能立案的,不过要区分不同的法律程序来看。 在刑事诉讼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这里强调的是“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而并非要求证据充分。也就是说,只要有初步证据显示存在犯罪事实,就可以立案,后续再由侦查机关进一步收集证据。例如,有人报案称目睹了一起盗窃案的部分过程,虽然他提供的证据不全面,但只要能证明可能存在盗窃这一犯罪事实,公安机关就可能立案侦查。 在民事诉讼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这里并没有要求原告提供充分的证据才能立案。只要原告能说明基本的事实和理由,法院一般会予以立案。比如,甲起诉乙归还借款,虽然甲只有一张模糊的借条照片,但能清晰说明借款的时间、地点等基本情况,法院通常会先立案,再在审理过程中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 在行政诉讼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起诉条件同样没有强调证据充分,只要原告能提供初步证据证明行政行为存在以及自己与该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等基本情况,法院就会立案。例如,公民认为某行政机关的处罚决定不合理,虽然只掌握了部分处罚文件,但能表明自己受到了该处罚影响,法院会立案处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