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利润需要缴纳所得税吗?


在我国,提取利润是否需要缴纳所得税,要区分不同的主体情况来看。 对于公司制企业来说,公司实现利润后,首先需要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等,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一般为25%。 当公司缴纳完企业所得税后,将税后利润分配给股东时,如果股东是自然人,那么自然人股东需要就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这部分分配给自然人股东的利润,需要再次计税。 如果股东是法人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这里的“符合条件”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所以,符合条件的法人股东从居民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的。 而对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而言,它们不缴纳企业所得税,而是由投资人或合伙人比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根据《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以投资者为纳税义务人,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其生产经营所得,包括企业分配给投资者个人的所得和企业当年留存的所得(利润),都要按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适用5% - 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综上所述,提取利润是否缴纳所得税,要根据企业的组织形式、利润分配对象等多种因素来确定,并且不同情况下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