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网购可能会出现哪些骗局?


双十一作为全民购物狂欢节,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参与网购,但同时也有不法分子趁机设下各种骗局。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骗局及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是虚假客服退款骗局。骗子会伪装成电商客服,以商品有问题需要退款为由,诱导消费者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行操作。这些链接或二维码往往会盗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资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如果消费者因虚假客服退款骗局遭受财产损失,有权要求相关责任方进行赔偿。 其次是预售定金骗局。部分不法商家会以“预付定金可享优惠”为诱饵,吸引消费者支付定金。之后却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还定金,或者在消费者支付尾款时提高商品价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如果商家存在违约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双倍返还定金。 再者是虚假红包骗局。骗子会通过社交平台发送虚假的双十一红包链接,声称点击链接即可领取高额红包。一旦消费者点击链接,手机可能会被植入病毒,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和资金被盗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实施此类骗局的不法分子将受到相应的治安处罚。 另外还有山寨电商平台骗局。一些不法分子会搭建与正规电商平台相似的山寨网站,以低价商品吸引消费者下单。消费者付款后,要么收到质量极差的商品,要么根本收不到商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如果山寨电商平台的诈骗行为达到一定数额,将构成诈骗罪,不法分子将面临刑事处罚。 最后是中奖骗局。骗子会发送虚假中奖信息,称消费者在双十一活动中中奖,需要先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费用才能领取奖品。这显然是骗局,正规的中奖活动不会要求中奖者提前缴纳费用。消费者遇到此类情况应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一旦遭遇诈骗,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