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约定合同签署地仲裁机构仲裁的效力是怎样的?

我和对方签了合同,合同里约定了在合同签署地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我不太清楚这样的约定有没有用,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真的按这个约定来进行仲裁,想了解下这种约定仲裁机构仲裁的效力到底如何。
展开 view-more
  • #仲裁效力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探讨约定合同签署地仲裁机构仲裁的效力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仲裁的基本概念。仲裁是一种非诉讼的争议解决方式,双方当事人根据事先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这种方式具有高效、灵活、保密等特点。 对于约定合同签署地仲裁机构仲裁的效力,我国《仲裁法》有着明确的规定。根据《仲裁法》第十六条,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一)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二)仲裁事项;(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如果合同中关于约定合同签署地仲裁机构仲裁的条款,清晰明确地包含了上述三个要素,那么该仲裁协议通常是有效的。 首先,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要明确。这意味着合同双方必须在合同中清楚地表明,一旦发生争议,愿意将其提交仲裁解决,而不是通过诉讼等其他方式。比如,合同中明确写有“双方同意将因本合同产生的一切争议提交合同签署地的XX仲裁委员会仲裁”这样的表述,就可以认定有明确的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其次,仲裁事项也需要明确。仲裁事项就是双方约定提交仲裁解决的具体争议范围。它可以是合同的全部内容,也可以是合同的部分内容。例如,合同中可以约定“因本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等产生的争议均提交仲裁”,这样就明确了仲裁事项。 最后,选定的仲裁委员会要确定。这里要求明确指出具体的仲裁机构名称。在约定合同签署地仲裁机构仲裁时,如果能准确写出合同签署地的仲裁委员会的名称,那么在这一点上就符合法律要求。比如,合同签署地是北京,约定“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就是明确选定了仲裁委员会。 然而,如果合同中对仲裁机构的约定不明确,可能会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例如,只写了合同签署地,但没有明确具体的仲裁机构名称,或者写的仲裁机构名称不准确,可能会导致仲裁协议无效。不过,根据《仲裁法》第十八条,如果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于约定合同签署地仲裁机构仲裁的效力审查是较为严格的。如果仲裁协议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要件,法院通常会尊重当事人的意愿,认定仲裁协议有效,当事人就需要按照约定通过仲裁解决争议。如果仲裁协议被认定无效,那么当事人就只能通过诉讼等其他合法途径解决纠纷。 总之,约定合同签署地仲裁机构仲裁的效力取决于该仲裁协议是否符合《仲裁法》规定的有效要件。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当谨慎约定仲裁条款,确保其明确、具体,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