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贿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行贿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公平和法治秩序的犯罪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行贿罪的犯罪构成。 首先是主体方面。行贿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这意味着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成为行贿罪的主体。简单来说,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从事什么职业,只要你符合上述年龄和能力条件,就有可能构成行贿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并未对行贿罪的主体身份作出特殊限制。 其次是主观方面。行贿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这里的“谋取不正当利益”,指的是谋取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利益,以及要求国家工作人员或者有关单位提供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帮助或者方便条件。例如,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而行贿,或者为了获得本不应得到的项目而向相关人员送钱等。 然后是客体方面。行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和公职人员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行贿行为会干扰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破坏公职人员职务行为的公正性和廉洁性。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依赖于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如果公职人员因为收受财物而违背职责,就会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最后是客观方面。行贿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也以行贿论处。这里的“给予”包括直接给予和通过他人间接给予。财物不仅包括金钱,还包括具有经济价值的物品和财产性利益。例如,赠送房产、提供免费旅游等。 总之,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行贿罪,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四个方面的犯罪构成要件。只有当行为同时符合主体、主观、客体和客观方面的要求时,才能认定为行贿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同时,刑法也对行贿罪的量刑作出了明确规定,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