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执行中止后时效是怎样的?
我有个官司胜诉了,申请了强制执行。但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情况,法院裁定强制执行中止。我不太清楚这之后的时效是怎么算的,会不会对我的权益有影响,想了解下强制执行中止后时效的具体规定。
展开


强制执行中止是在执行程序开始后,由于出现了某种法定的特殊情况,而暂时停止执行程序,待这种情况消失后,再恢复执行程序的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执行先停下来,等特定情况没了再接着执行。 关于强制执行中止后的时效问题,主要涉及到申请执行时效的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当强制执行中止时,申请执行时效也会相应中止。时效中止的原因消除后,时效期间继续计算。也就是说,从强制执行中止的原因消除之日起,剩下的申请执行时效期间接着之前的继续算。例如,申请执行时效本来还有一年,执行中止了半年,中止原因消除后,就接着这一年继续算,还剩一年减去已经过的半年,也就是还有半年的申请执行时效。 这里的时效中止原因,通常是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或者其他阻碍权利人行使权利的客观情况。比如,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等。 在强制执行中止期间,虽然执行程序暂停,但权利人的权利依然受到法律保护。当中止原因消除后,法院会恢复执行程序,继续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等进行执行,以实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权利人应当密切关注中止原因的消除情况,及时与法院沟通,确保执行程序能够顺利恢复和继续进行,避免因超过申请执行时效而丧失通过法院强制执行实现权益的机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