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中动产浮动抵押是怎样的?


在企业融资的众多途径中,动产浮动抵押是一种较为特殊且实用的方式。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解释一下动产浮动抵押的概念。简单来说,动产浮动抵押就是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动产抵押。在抵押期间,这些动产是可以正常流动的,比如企业可以继续销售这些产品,购进新的原材料等。这与一般的抵押不同,一般抵押的抵押物是固定的,在抵押期间不能随意处置。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九十六条规定:“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抵押财产确定时的动产优先受偿。”这为动产浮动抵押提供了明确的法律基础。 对于企业来说,动产浮动抵押在融资方面有很多优势。一方面,它可以利用企业现有的和未来可能有的动产进行抵押,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企业不需要像传统抵押那样,非得有明确的、固定的不动产或其他特定动产才能获得融资。另一方面,在抵押期间,企业可以正常经营,动产的正常流转不受影响,不会因为抵押而束缚企业的经营活动,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然而,动产浮动抵押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抵押财产确定方面,根据法律规定,有几种情形会导致抵押财产确定。比如债务履行期届满,债权未实现;抵押人被宣告破产或者解散;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严重影响债权实现的其他情形。当这些情形出现时,抵押财产就会被确定下来,此时企业不能再随意处置这些财产。 此外,动产浮动抵押的设立,应当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这意味着,如果企业没有进行登记,当出现善意第三人时,抵押权的效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总的来说,动产浮动抵押是企业融资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企业在采用这种方式时,需要充分了解其法律规定和相关注意事项,以保障自身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