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拆迁中征收方的拆迁招数有哪些?


在企业拆迁过程中,征收方为了顺利推进拆迁工作,可能会运用多种拆迁招数。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情况及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是“先拆迁后补偿”。这种招数指征收方要求企业先搬离被拆迁的房屋或土地,之后再给予补偿。然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明确规定,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这意味着征收方必须在给予企业合理补偿之后,企业才需要进行搬迁。所以,企业遇到“先拆迁后补偿”的情况,完全可以依据此规定拒绝,以保障自身权益。 其次是“以拆违促拆迁”。征收方可能会指出企业的部分建筑属于违法建筑,以此来降低补偿或者加快拆迁进程。但是,认定违法建筑需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了违法建筑的认定和处理程序,只有经过合法的调查、认定和告知等程序,才能确定建筑是否违法。如果征收方没有按照法定程序就认定企业建筑违法,企业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再者是“断水断电等逼迁”。征收方可能会采取断水、断电、断路等方式,迫使企业搬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企业若遭遇此类情况,可以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要求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条件,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另外,还有“压低补偿标准”。征收方可能会以各种理由压低企业的拆迁补偿,比如对企业的资产、设备等评估价值过低。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企业如果认为补偿标准不合理,可以申请重新评估,也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方式来争取合理的补偿。 最后是“口头承诺”。征收方可能会作出一些口头承诺,但在实际履行过程中却不兑现。在法律上,口头承诺往往难以举证和保障。企业在拆迁过程中,一定要要求征收方将所有承诺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这样才能在出现纠纷时有据可查。 企业在面对拆迁时,要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熟悉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征收方不合理的拆迁招数要保持警惕,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