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担保合同范本是怎样的?
委托担保合同是指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为委托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委托担保合同通常包含的内容以及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是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信息。合同中要明确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这是为了确保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能够顺利沟通,也是确定双方权利义务主体的基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所以,合同中对双方信息的准确记录要符合书面形式的要求。
其次是担保的主债权情况。要详细说明被担保的主债权种类、数额,比如是借款合同的债权,要写明借款金额。还要明确主合同的履行期限,因为担保责任的承担与主合同的履行情况密切相关。《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八条规定,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准确记录主债权情况对于担保合同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再者是担保方式。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质押等。如果是保证,要明确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 任保证。不同的担保方式,担保人承担的责任不同。一般保证中,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而连带责任保证中,债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请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这在《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六条中有明确规定。
然后是担保范围。明确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等。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具体的担保范围,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法律规定处理。依据《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一条,保证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另外还有担保期限。担保期限是指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的期间。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担保期限,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法律也有相应的规定。《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规定,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最后是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明确委托人的义务,如按照约定支付担保费用等;受托人的权利,如在承担担保责任后向委托人追偿的权利等。同时,要约定双方违反合同约定应承担的违约责任,这是保障合同顺利履行的重要条款。《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 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以下为你提供一个简单的委托担保合同范本示例:
委托担保合同
委托人(甲方):
姓名:[甲方姓名]
地址:[甲方地址]
联系方式:[甲方电话]
受托人(乙方):
名称:[乙方公司名称]
地址:[乙方地址]
联系方式:[乙方电话]
鉴于甲方与[债权人姓名或名称](以下简称“债权人”)签订了[主合同名称](合同编号:[主合同编号]),为保障债权人债权的实现,甲方特委托乙方为其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担保的主债权
1. 主债权种类:[具体债权种类,如借款债权]
2. 主债权数额:人民币[X]元
3. 主合同履行期限:自[起始日期]至[结束日期]
二、担保方式
乙方同意为甲方提供[具体担保方式,如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三、担保范围
乙方的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
四、担保期限
担保期限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X]个月。
五、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 按照本合同约定向乙方支付担保费用。
2. 如实向乙方提供与主合同及债务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六、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 有权要求甲方提供反担保。
2. 在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甲方追偿。
七、违约责任
1. 若甲方未按照本合同约定支付担保费用,每逾期一日,应按照未支付金额的[X%]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2. 若乙方违反本合同约定,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八、争议解决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九、其他条款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签字/盖章):[甲方签字或盖章]
日期:[签订日期]
乙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或盖章]
日期:[签订日期]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范本仅供参考,在实际签订委托担保合同时,建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约定,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