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施工合同包括的必备条款有哪些?


建设施工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明确合同中的必备条款对于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建设施工合同通常应包含的必备条款。 首先是工程范围。这一条款明确了施工的具体内容和界限,是合同的基础条款之一。比如,是建造一栋写字楼,还是进行道路的铺设,又或是对某个工厂进行设备安装等,都要在合同中详细写明。它规定了承包人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范围,发包人也需按照约定的工程范围进行监督和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九十五条规定,施工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工程范围等条款。 其次是建设工期。它指的是从工程开工到工程竣工的时间跨度。明确建设工期有助于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时交付使用。合同中应约定具体的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以及中间的重要节点工期。如果承包人未能在约定的工期内完成工程,可能需要承担违约责任;若发包人原因导致工期延误,承包人则有权要求顺延工期并获得相应赔偿。 中间交工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也是重要内容。对于一些大型建设工程,可能会有多个中间交工工程,这些工程的按时完成对于整个工程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明确中间交工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可以使双方更好地协调资源,保障工程的连续性和有序性。 工程质量是建设施工合同的核心要素之一。它要求工程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合同中应明确工程质量的具体要求,如使用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验收标准等。承包人有义务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工程竣工后需通过相关部门的质量验收。若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承包人要承担修复、返工等责任。《民法典》也强调了建设工程的质量要求,确保合同双方遵守相关质量规定。 工程造价同样不可忽视。它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也就是发包人需要支付给承包人的工程价款。合同中应明确工程造价的计算方式、计价依据、调整条件等。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因设计变更、物价波动等原因导致工程造价发生变化,合同中应约定相应的调整方法和程序,以避免双方在价款结算时产生争议。 技术资料交付时间也需要在合同中明确。技术资料是承包人进行施工的重要依据,发包人应按照约定的时间向承包人提供施工所需的技术资料,如施工图纸、地质勘察报告等。若发包人未能按时提供技术资料,可能会导致工期延误,承包人有权要求相应的赔偿。 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规定了由哪一方负责提供工程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可以是发包人供应,也可以是承包人供应,或者双方分别供应部分材料和设备。明确材料和设备的供应责任,有助于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如果供应的材料和设备不符合要求,责任方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拨款和结算条款涉及到工程价款的支付方式和时间节点。拨款是指发包人按照工程进度向承包人支付工程款项,结算则是在工程竣工后对工程价款进行最终核算。合同中应明确拨款的时间、金额和方式,以及结算的程序和期限。合理的拨款和结算条款可以保障承包人的资金流,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竣工验收条款明确了工程竣工后验收的程序、标准和时间。工程竣工后,承包人应向发包人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发包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双方办理工程交付手续。若验收不合格,承包人需进行整改,直至达到验收标准。 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期对于保障工程的长期使用至关重要。质量保修范围是指承包人在一定期限内对工程质量问题承担保修责任的范围,质量保证期则是承包人承担保修责任的期限。合同中应明确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期的具体内容,以及保修费用的承担方式。 双方相互协作条款要求合同双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发包人应提供必要的施工条件,如场地、水电等;承包人应及时向发包人报告工程进展情况,遵守施工现场的管理规定等。通过双方的协作,共同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