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规则有哪些功能,物品与证据种类该如何划分?


在法律领域,证据规则和证据种类的划分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谈谈证据规则的功能。证据规则是指确认证据的范围、调整和约束证明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其一,保障实体法的实施。实体法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而证据规则可以确保在司法实践中,通过合法有效的证据来查明事实,进而正确适用实体法。例如,在民事合同纠纷中,证据规则可以帮助法官依据有效的证据来判断合同是否成立、是否履行等,从而保障合同法等实体法的准确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中都蕴含着证据规则来保障实体法的实现。其二,规范诉讼程序。证据规则对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等过程进行规范,使得诉讼活动能够有序进行。比如,规定非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这就约束了当事人和司法机关的取证行为,避免出现违法取证等破坏诉讼程序的情况。其三,保障当事人的权利。证据规则确保当事人在诉讼中有平等的机会提供证据、质证等,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比如,当事人有权对对方提供的证据进行质疑和反驳,这是证据规则赋予当事人的权利。 接下来,我们看物品与证据种类的划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物品可能属于其中的物证这一证据种类。物证是指以其外部特征、物质属性、存在状况等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或痕迹。例如,在交通事故纠纷中,事故现场遗留的车辆碎片、刹车痕迹等物品就属于物证,它们可以通过自身的特征来证明事故发生时的情况。同时,如果物品上有文字、符号等内容,也可能兼具书证的属性。书证是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文件或其他物品。比如,一份合同文本,它既可以作为物品存在,同时上面记载的条款内容又可以作为书证来证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实际的法律事务中,准确判断物品属于哪种证据种类,对于正确运用证据、维护自身权益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