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高盈利拖欠工资,补发工资后为何仍然会被判刑?


工厂即便补发了拖欠的工资,仍有可能被判刑,这涉及到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相关法律规定。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通俗来讲,就是用人单位明明有能力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却故意不支付,而且达到了一定的严重程度,这种行为就会触犯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即便工厂在事后补发了工资,但如果已经满足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构成要件,司法机关仍然可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比如工厂采取了转移财产等逃避支付工资的行为,数额较大,并且经过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后,仍不支付。虽然最后补发了工资,但之前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 从法律实践的角度来看,补发工资的行为可能会在量刑时作为一个从轻处罚的情节来考虑。也就是说,相比那些一直拒不支付工资的情况,补发工资的工厂在判刑时可能会相对轻一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补发工资就可以完全免除刑事责任。 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市场经济秩序。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得的报酬,用人单位有义务按时足额支付。如果允许用人单位随意拖欠工资,即使最后补发也不承担刑事责任,那么劳动者的权益就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也会助长不良的社会风气。 所以,工厂高盈利却拖欠工资,即便补发了工资,只要构成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仍然可能被判刑。这也提醒用人单位要遵守法律法规,按时支付劳动者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