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挪用公款犯罪行为的财务特征有哪些?


贪污和挪用公款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在财务方面通常会呈现出一些明显特征。下面分别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贪污犯罪行为在财务上的特征较为多样。从账目处理来看,可能会出现虚假发票入账的情况。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伪造、变造发票,虚构业务事项,将款项套取出来据为己有。比如,犯罪分子可能会开具一些根本没有实际发生业务的办公用品发票,然后以公司购买办公用品的名义报销,将钱拿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其次,账实不符也是常见特征。即财务账目上记录的财物数量、金额与实际的财物情况不相符。例如,账目上显示公司有大量库存商品,但实际盘点时却发现数量远远少于记录。这可能是因为相关人员将商品私自出售,所得款项据为己有,而没有在账面上如实反映。 再者,还可能存在收入不入账的情况。一些贪污人员会将单位的部分收入,如租金收入、业务回扣等,不记录在公司的正规账目上,而是直接截留。 接下来,看看挪用公款犯罪行为的财务特征。资金异常流动是很突出的一点。比如,公款会被违规转到私人账户,或者频繁在不同账户之间进行不合理的划转。这就好像本来应该在公司账户里“安分守己”的钱,突然跑到了个人口袋或者其他不相关的账户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 另外,财务账目中可能会出现短期借款、往来款等虚假记录。犯罪分子为了掩盖挪用公款的事实,会在账目上做手脚,以看似正常的业务往来来掩饰资金的真实去向。比如,编造一个虚假的借款合同,让挪用的公款看起来像是正常的资金拆借。 还有,资金长期挂账也是常见表现。款项被挪用后,在账面上一直以某种形式挂着,没有正常的冲销处理。这就像一个一直未解决的“尾巴”,暗示着资金的使用存在问题。 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如果发现上述类似特征,应提高警惕,及时进行深入调查,并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处理。同时,对于贪污、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一定要坚决抵制和举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单位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