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清理及维修的账务处理方式有哪些?


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固定资产清理和维修是常见的业务,其账务处理有着明确的规定和方式。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固定资产清理及维修的账务处理方式。 首先,我们来了解固定资产清理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清理指的是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而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固定资产清理的账务处理步骤如下:第一步,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固定资产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第二步,发生清理费用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第三步,出售收入和残料等的处理,企业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应冲减清理支出,按实际收到的出售价款以及残料变价收入等,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第四步,保险赔偿的处理,企业计算或收到的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应冲减清理支出,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第五步,清理净损益的处理,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净损失,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资产处置损益——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由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净收益,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资产处置损益——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科目。 接下来,我们看看固定资产维修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维修分为日常修理和大修理等情况。对于日常修理费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这是因为日常修理费用通常不会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提高其性能,只是维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所以应费用化处理。 而对于大修理支出,如果符合资本化条件,即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且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应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待修理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如果不符合资本化条件,则按照日常修理费用的处理方式进行费用化处理。 总之,固定资产清理和维修的账务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严格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规定进行操作,以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和合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