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制度有哪些职能作用?


公证制度是一种预防性的司法证明制度,它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职能作用。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公证具有证明职能。这是公证制度最基本的职能。通俗来讲,公证机构会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证明。比如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到公证机构对合同进行公证。公证机构会审查合同的条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双方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等。一旦经过公证,这份合同就具有了很强的证明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这意味着在后续可能出现的纠纷中,经过公证的合同更容易被法院等机构认可。 其次,公证具有监督职能。在一些重大的经济活动或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中,公证机构会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例如在招投标活动中,公证机构会对开标、评标等环节进行现场监督,确保整个过程符合法律法规和事先设定的程序。这可以保证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防止不正当竞争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再者,公证具有保障职能。它能够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遗嘱公证为例,老人通过办理遗嘱公证,可以确保自己的财产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分配。在老人去世后,经过公证的遗嘱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能够避免子女之间因遗产分配问题产生纠纷,从而保障了遗嘱人的合法权益和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最后,公证具有沟通、服务职能。公证机构可以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建议,帮助当事人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程序。比如在涉外贸易中,公证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关于国外法律和贸易规则的咨询服务,协助企业办理相关的公证文书,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同时,公证文书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认可度,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综上所述,公证制度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交易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