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迹司法鉴定准确吗,其过程是怎样的?


笔迹司法鉴定是一种专业的技术手段,旨在通过科学方法确定笔迹的真实性、书写人等信息。一般来说,笔迹司法鉴定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准确。其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检材和样本的质量。检材就是需要鉴定的笔迹,样本则是用来对比的真实笔迹。如果检材和样本的清晰度高、书写特征明显,那么鉴定的准确性就会相对较高。反之,如果检材模糊不清,或者样本数量不足、不具有代表性,就会增加鉴定的难度,影响准确性。 其次,鉴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经验也至关重要。专业的鉴定人员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掌握了科学的鉴定方法和技术,并且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准确地分析和判断笔迹特征。而经验不足的鉴定人员可能会出现误判。 笔迹司法鉴定的过程通常如下: 第一,委托与受理。当事人或司法机关需要向具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提出鉴定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包括检材和样本。司法鉴定机构会对委托事项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第二,初步检验。鉴定人员会对检材和样本进行初步的观察和分析,了解笔迹的基本情况,如书写工具、书写速度、书写风格等。 第三,分别检验。分别对检材和样本的笔迹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提取,包括笔画的形态、结构、比例、连笔等。 第四,比较检验。将检材和样本的笔迹特征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五,综合评断。根据比较检验的结果,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检材和样本的笔迹是否为同一人书写进行综合判断。 第六,出具鉴定意见。鉴定机构根据综合评断的结果,出具正式的鉴定意见书,阐明鉴定结论和依据。 依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尊重科学,遵守技术操作规范。这确保了笔迹司法鉴定在程序上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总之,笔迹司法鉴定是一种科学、严谨的鉴定方法,虽然不能做到绝对准确,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为司法裁判提供重要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