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人能否放弃继承权,何时放弃才会发生效力?
我是一位继承人,现在对于是否要继承遗产很纠结,想放弃继承权,但又不知道能不能放弃。而且就算能放弃,也不清楚在什么时候放弃才会真正产生法律效力,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继承人是可以放弃继承权的。这是因为继承权属于一种民事权利,根据民事法律的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民事权利,所以继承人可以选择放弃继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明确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这里所说的“继承开始后”,是指被继承人死亡之时,因为从这一刻起,继承人的继承权才从期待权转化为既得权,继承人才能实际行使相关权利,包括放弃继承权。而“遗产处理前”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在这个时间段内,继承人如果要放弃继承权,就需要以书面形式来作出明确的表示。这是为了保证放弃行为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避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书面形式可以是专门的放弃声明书,也可以是在相关文件中明确表达放弃继承的意愿等。 如果继承人在遗产处理之后才表示放弃继承权,此时放弃的就不再是继承权,而是所有权了。因为遗产一旦处理完毕,其所有权已经转移到相关权利人手中。所以,要想放弃继承权并使其发生效力,一定要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以正确的形式作出放弃的表示。如果在放弃继承权的过程中,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导致继承人违背真实意愿作出放弃表示,那么这种放弃行为是可以被撤销的。总之,继承人放弃继承权需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要求。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