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被拘留?


肇事逃逸是否会被拘留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肇事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情况。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且,行为人有此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这里是“可以”并处拘留,意味着交管部门会依据案件具体情形决定是否拘留。比如说事故情节比较轻微,逃逸者又很快自首并且积极配合处理,那可能就不拘留;但要是逃逸者态度恶劣,或者有其他加重情节,就很可能会被拘留。 其次,如果肇事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那就会面临刑事拘留。按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并且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旦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会立案侦查,进行刑事拘留,刑事拘留的期限最长是三十七天。 比如肇事逃逸导致他人重伤,而且逃逸者试图逃避法律责任,这种情况下就会被刑事拘留。 另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即便肇事逃逸情节看似不严重,也可能会被拘留。若肇事逃逸者在逃逸过程中又实施了其他违法行为,像超速、闯红灯等,加重了对公共安全的威胁;或者肇事逃逸者在逃逸后拒不配合警方调查,试图隐瞒事实真相,这种对法律蔑视、对受害者权益漠视的态度,也会促使其符合拘留条件。 相关概念: 行政拘留:是一种行政处罚,是指法定的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人,在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 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