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算清缴减免税额是怎么回事?


汇算清缴减免税额是指在进行年度汇算清缴时,根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给予一定程度的减少。这一举措旨在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从概念上来说,汇算清缴是指纳税人在纳税年度终了后规定时期内,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自行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根据月度或季度预缴的所得税数额,确定该年度应补或者应退税额,并填写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提供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有关资料、结清全年企业所得税税款的行为。而减免税额则是在这个计算过程中,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给予的税收优惠。 在我国,有很多相关的法律规定涉及汇算清缴减免税额。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规定,综合所得年收入不超过12万元且需要汇算清缴补税的,或者年度汇算清缴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的,居民个人可免于办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这其实就是一种减免税额的体现,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就不用缴纳原本计算出来的补税金额。 对于企业所得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些规定都是为了鼓励企业在特定领域发展,通过减免税额的方式降低企业成本。 一般来说,要享受汇算清缴减免税额,纳税人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对于个人来说,可能需要符合专项附加扣除的条件,像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按照规定都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从而实现减免税额。对于企业来说,要符合相应的行业标准、技术要求等。 纳税人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减免税额。通常要在汇算清缴时,向税务机关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如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企业的资质证书等。税务机关会对这些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享受相应的减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