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做假账法院会如何判决?


在离婚案件中,做假账通常是一方为了在财产分割时获取更多利益而采取的不当手段。下面从法律概念、法院的判决方式以及法律依据等方面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来了解相关法律概念。离婚做假账本质上属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行为。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共同取得的财产,包括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等。而一方通过做假账的方式,虚构支出、隐瞒收入等,就是试图减少可分割的夫妻共同财产,损害另一方的合法权益。 接下来谈谈法院的判决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规定,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会对做假账的行为进行调查核实。如果能够认定一方存在做假账的情况,在财产分割时,通常会倾向于保护无过错方的权益。对于做假账的一方,法院可能会判决其少分财产。少分的比例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会由法院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综合考虑做假账的情节严重程度、对另一方造成的损害等因素来确定。 此外,如果在离婚后才发现对方做假账的行为,无过错方可以在发现之日起三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法院经审理查明属实后,会对财产进行重新分配。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还可能根据情节轻重,对做假账的一方进行训诫、罚款等处罚。这是为了维护司法秩序和法律的严肃性,防止当事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 总之,离婚做假账是一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和具体情况,对财产进行合理分割,并对过错方进行相应的处理,以保障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