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出现质量问题时开发商应如何承担责任?


当房屋出现质量问题时,开发商承担责任的方式和依据在我国相关法律中有明确规定。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为你详细解释。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房屋质量问题。房屋质量问题是指房屋在建造过程中,由于施工、材料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房屋在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等方面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合同约定的要求。比如,墙体出现裂缝、屋顶漏水、地面空鼓等都属于常见的房屋质量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在房屋买卖中,开发商与购房者签订的购房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开发商有义务按照合同约定交付符合质量标准的房屋。如果房屋出现质量问题,就意味着开发商没有完全履行合同义务,购房者有权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 对于一些轻微的质量问题,如墙面小面积的脱皮、油漆瑕疵等,开发商通常需要承担维修责任。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在保修期限内,开发商应当免费维修。 如果房屋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影响到房屋的正常居住使用,甚至危及到居住者的生命安全,如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等情况,购房者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开发商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同时赔偿损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此外,如果房屋质量问题给购房者造成了其他损失,如因维修房屋导致的临时居住费用增加、家具家电损坏等,开发商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购房者可以通过收集相关证据,如维修记录、费用发票等,向开发商主张赔偿。 当遇到房屋质量问题时,购房者首先要及时与开发商沟通,要求其承担责任。如果开发商拒绝承担责任,购房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好相关证据,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证明自己的主张。





